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奥斯曼

领袖:

特色单位:

奥斯曼

历史

奥斯曼帝国于13世纪初期发源于安纳托利亚(现土耳其境内)。它的势力范围曾扩张到了3块大陆并繁荣了约6个世纪。许多美国人对奥斯曼帝国知之甚少(它恰好处于中国和希腊之间美国人几乎一无所知的盲区)。这真是个巨大的遗憾,因为奥斯曼帝国曾经广阔,强大而且富有吸引力。

气候和地形

在它的巅峰时期,整个帝国北起匈牙利,东至巴士拉,南临印度洋,西抵摩洛哥。由于覆盖了三个大陆的广大土地,根本无法归纳奥斯曼的地理和天气特点。他们统治着高山、丘陵、平原、沼泽还有沙漠。在埃及,夏天的温度可能高达110华氏度。而在匈牙利,冬天的温度则会完全降至冰点以下。

开始

奥斯曼帝国的名字来源于奥斯曼一世(1259-1326)。奥斯曼曾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一个小省份比提尼亚的亲王。比提尼亚处于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交界处的战略要地。它之前一直是罗姆苏丹国的领地。罗姆苏丹国是一个统治着安纳托利亚大部分地区超过2个世纪的穆斯林帝国。随着苏丹国的统治力下降(随后被蒙古人大举入侵),临近的势力拜占庭想要在安纳托利亚进行扩张,但是却无法完全地稳定当地的局势。于是,奥斯曼一世乘着拜占庭帝国虚弱的机会,将拜占庭的势力推挤向了西边。

挺进欧洲

14世纪,拜占庭的实力迅速地衰落了下去。作为罗马帝国东部的继承者,拜占庭曾经占据着意大利、东欧、安纳托利亚、中东以及北非的广大土地。但是到了1300年,它的统治范围下降到了希腊局部、保加利亚和安纳托利亚西部。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逐渐碾碎了这个衰弱的帝国。首先是安纳托利亚,然后是保加利亚。当奥斯曼人占领位于多瑙河畔战略要地的保加利亚首都尼科波利斯时,保加利亚国王向基督教盛行的欧洲国家求助,以对抗日益严重的来自穆斯林的威胁。1396年,来自匈牙利、勃艮第、威尼斯、圣约翰骑士团和保加利亚的骑士们开始东征奥斯曼人。

尼科波利斯战役通常被称为“尼科波利斯十字军东征”。我们无法得知具体参战的人数,只能大概估算双方各有约1万至20万名骑士、步兵和弓箭手参加了战斗。(现代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后一个数字高得离谱了。)据早期历史学家认为,有一方的数字被夸大了至少2倍。但至于是哪一方被夸大了,则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无论如何,入侵的十字军从匈牙利一路向南进军,围攻尼科波利斯城。

出于各种原因,十字军指挥混乱并且盲目自信。这对当时的混合军队来说并不是一个罕见的问题。对城市的围困做得很马虎,而且十字军并没有派出哨兵。但是,一个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勃艮第领袖,库西领主恩德朗七世违背了命令。他大规模地派出巡逻队,并与接近中的奥斯曼人遭遇了。这使得十字军得以免受一次非常突然的袭击。

战斗当天的早上,苏丹巴耶塞特一世指挥下的奥斯曼军队在一座可以望见尼科波利斯城的小山坡上布阵。十字军则列队于尼科波利斯城前方,背对着多瑙河,面对着穆斯林人。

一个十字军的领袖发现奥斯曼军队的第一线都是缺乏训练和装备的民兵。他决定在他们与奥斯曼的主力步兵会合前,用一次攻击削弱这支队伍。他建议由步兵对这些部队发起袭击,而十字军的骑士们则被安置于侧翼,以支援步兵和防备奥斯曼的西帕希骑兵。法国骑士菲利普斯·德欧对这个计划嗤之以鼻,宣称这有损他们的荣誉,并要求骑士们为荣誉而战,带头向敌人发起冲锋。于是计划被修改了。

奥斯曼人已经在他们的第一线布置了由削尖的木桩排成的墙,用来杀伤突进的战马并阻止骑兵的猛烈冲锋。尽管十字军的骑士们击溃了奥斯曼的民兵,但许多人在冲锋中掉下战马,导致这次进攻变得毫无章法。奥斯曼步兵后撤了,于是基督教骑士们认为自己已经击溃了胆小的敌人,因此耀武扬威着,毫无组织地跟了上去。

但是,奥斯曼人还保留着一支西帕希骑兵作为后备部队。巴耶塞特恰到好处地派出了他们——用一大队精力充沛的骑兵来对付那些精疲力尽而且没有马匹的骑士。同时,另一支奥斯曼军队开始从侧翼攻击毫无防备的十字军阵地。由于战术上的方方面面都远逊于对方,十字军部队崩溃并投降了。许多欧洲贵族在支付大笔赎金后获得自由,而大量的普通士兵则被屠杀。这是为了报复在这场战役初期欧洲人所做过的同样事情。

对尼科波利斯的占领在一段时间内保障了奥斯曼在巴尔干地区的统治。曾经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如今所留存下来只有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了。

边境的帖木儿

1399年,莫卧儿部族首领“跛子”帖木儿向奥斯曼帝国宣战,打断了巴耶塞特一世的欧洲战役。帖木儿是蒙古征服者的继承者,他带领着他的军队席卷了波斯、印度、中亚和安纳托利亚。1402年,巴耶塞特的军队和帖木儿的军队在安卡拉战役中遭遇。

这一次也一样,几乎无法确定参加战斗的军队数量。只能估算其范围从每方100万人到帖木儿14万人对巴耶塞特8万人。但无论数目是多少,人们还是普遍认为帖木儿的军队明显多于巴耶塞特一方。

奥斯曼人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拉开了战役的序幕。但是敌方骑射手精确的弓箭射击给进攻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从而破坏了这次进攻。在战斗中,巴耶塞特的很大一部分军队倒戈,加入了帖木儿的军队。由于当时巴耶塞特的军队与对方相差过多并且精疲力尽,所以他的军队战败了。随后不久,巴耶塞特本人也被俘虏,而且在囚禁中死去。在保障他侧翼不受奥斯曼人影响之后,帖木儿离开安纳托利亚,返回印度继续他的帝国扩张之路。

巴耶塞特死后,由于他的四个儿子争夺王位,帝国爆发了内战。所谓的“奥斯曼帝国大空位时期”持续了约11年之久,直到1413年,在几位兄弟中最后存活下来的穆罕默德·塞勒比夺得了苏丹的称号。

苏丹穆罕默德一世和他的儿子穆拉德二世花费了许多年的时间来恢复帝国的中央集权力量,修复了帝国在大空位期中受到的创伤。

奥斯曼的复苏和扩张

在确保了他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地位之后,穆拉德二世于1423年率军围攻君士坦丁堡,直到勒索了拜占庭人一笔巨款之后才肯离开。穆拉德随后又向威尼斯开战。这场漫长的战争以奥斯曼的胜利而告终,但威尼斯仍然保持着它作为东地中海地区主要商业力量的地位。穆拉德还为了瓦拉几亚的控制权,与匈牙利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苏丹亲兵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土耳其贵族掌握的实力变得过于强大。穆拉德二世认为这对他的统治权而言,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威胁。为了压制这些土耳其人,穆拉德成立了苏丹亲兵,这是一支由基督徒奴隶组成的军事力量。他将新近征服的部分土地赐给了苏丹亲兵们。收入和身份的变化使得他们在帝国中与旧土耳其贵族形成了有效的平衡。穆拉德一直设法向欧洲扩张,直到1444年,他和所有敌人签订了合约并退位。他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

君士坦丁堡

从1451年至1481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位30年左右。他早年的一个举动是再次对君士坦丁堡展开围攻。他的宰相和其他土耳其贵族都强烈反对这次进攻。因为他们明确地看出,这是开始停止帝国扩张并削减他们权力的序幕。

这次围攻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穆罕默德指挥者一支10万人的军队,而君士坦丁堡只有约7000名守军。守军顽强抵抗,击退了奥斯曼人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发起的一波又一波攻击。但是奥斯曼人用人海战术压垮了守军,最终攻破并涌入了这座城市。

虽然奥斯曼人很想洗劫这座城市,但穆罕默德还是对市民们网开一面,饶恕了他们性命并留下了他们的房屋和财产(至少放过了那些还未遭洗劫的)。他很尊重非穆斯林信徒,许多在欧洲受到迫害的犹太人移居到奥斯曼帝国寻求保护。

穆罕默德二世将他的帝国定都于君士坦丁堡,这使得他在欧洲舞台上获得了一个立足点。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继续在欧洲扩张,同时它还向中东和非洲扩张。除了极强的陆军,帝国还打造出了一支强力的海军。奥斯曼海军控制着东地中海和黑海。而且在红海和印度洋,与欧洲国家(比如葡萄牙)不断增长的海军力量相比,也有着很强的实力。

苏莱曼

苏莱曼大帝(1520-1566年在位)延续了奥斯曼在欧洲的扩张政策,他的首要目标是匈牙利。当时统治着匈牙利(以及欧洲的很多其它地区)的哈布斯堡家族是他在欧洲的主要对手。不过,他有一个强大的同盟,那就是法国国王。法国国王由于害怕哈布斯堡家族图谋他的王国,所以对任何可以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他都愿意提供帮助。苏莱曼于1521年占领了贝尔格莱德,而到了1526年,奥斯曼人已经征服了将近半个匈牙利。战争持续了数年,到1529年苏莱曼已经推进到了维也纳,这是该地区最强大的一座城池。虽然无法攻陷这座城市,最后不得不弃围撤军,但是苏莱曼打得欧洲人疲于防守,并且控制了匈牙利超过10年之久。

在海上,来自欧洲的压力使得苏莱曼组建了一支由巴巴罗萨指挥的强大海军。巴巴罗萨是海盗出身,现在却成了奥斯曼的海军司令。他在1529年占领了阿尔及尔,于是苏莱曼将整个省份都交给了巴巴罗萨,以支持他的舰队。16世纪30年代,巴巴罗萨与欧洲各国海军之间爆发了数次海战,结果大获全胜。

此时,奥斯曼帝国已经扩张到了当时武器和补给系统所能够支撑的极限。苏莱曼多次入侵伊朗,但是都没有办法在补给耗尽之前将伊朗军队拖入决战。一旦他离开,伊朗人就可以轻易地回来重新占领他所获得的任何东西。在1555年,苏莱曼同意划定东部边界,保留了伊拉克和安纳托利亚东部,而放弃了阿塞拜疆和高加索地区。

在这个时期,奥斯曼帝国处于巅峰的时候,同时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帝国的财富来自埃及、北非和东欧各个从属国的进贡。而且它横跨在欧洲和远东之间的商路上,这使得它从日益增长的香料贸易中捞到了不少好处。这是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重要起因,因为欧洲人想要找到一条绕过奥斯曼领土而直接与印度、中国及其它香料产地进行贸易的路线。

帝国的衰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经历了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衰落期。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它仍然是一个强大而富有活力的国度,但是再也没能达到它在苏莱曼统治下所达到的高度。从16世纪中晚期开始,苏丹亲兵的地位在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新名字)获得了全面的提升。但是更强大的权力也带来了更大的腐败。随着苏丹的实力逐渐衰落,大宰相的职位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权力。但最后宰相的权力超过了限度因此被推翻。于是1570年至1578年,权力首次落入了后宫的掌握(史称“苏丹女权时期”),随后又在1578年至1625年被军队所掌握。

不管当权者是谁,都会碰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帝国实在太大了,以致于难以有效地进行统治。随着时间的流逝,帝国陷入了越来越混乱的状态。在16世纪和17世纪,不断增长的腐败问题和外贸压力导致了帝国的经济全面崩溃。随之而来的还有严重的通货膨胀。

即使内部混乱,奥斯曼帝国仍然是令欧洲人恐惧的强大国际力量。虽然它偶尔会遭受失败,但它依旧比任何外部敌人都要强大得多。它持续扩张着,陆续吞并了地中海地区的突尼斯、非斯和克利特岛,以及阿塞拜疆和部分高加索地区。

不过在17世纪末,奥斯曼人好运气似乎到头了。1683年,大宰相喀拉·穆斯塔法大人再次率军包围了维也纳。但守军在波兰国王杨·索宾斯基的领导下,轻松地守住了奥斯曼的猛攻。

在奥斯曼人软弱表现的激励下,索宾斯基联合欧洲各国力量,形成了针对共同敌人的大联盟。哈布斯堡家族要找回他们失去的巴尔干地区的领土,威尼斯人想要回他们在亚得里亚海失去的据点,同时刚刚崛起的俄罗斯人也在一如既往地寻找一个地中海沿岸的不冻港。

这充其量只是一个不稳定的同盟,而且同盟内部成员之间还不时地爆发争斗。另外,奥斯曼人获得了法国人(一直在想方设法削弱哈布斯堡家族)以及英国人和荷兰人的支持。因为他们担心,无论是谁接管了奥斯曼帝国都将主宰全欧洲并威胁到他们不断增长中的海上优势。

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同盟还是获得了胜利,他们吞并了许多奥斯曼人在欧洲的领土。到1792年,奥斯曼人丢掉了他们控制了近两个世纪的土地,被赶回了多瑙河地区。此后不久,他们丢掉了黑海北部沿岸、高加索地区、乌克兰南部和克里米亚地区。

结局

在19世纪中叶,几个苏丹开始努力使奥斯曼帝国现代化,尝试在军队、政府和教育系统中推行大规模改革。这些改革步履维艰。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受新政策威胁的利益集团的抵触。同时也是因为国家已经濒临崩溃,而且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不断地增加着。那些外国势力都察觉到了帝国的虚弱,都想乘机介入并将其灭亡。尽管如此,到20世纪,奥斯曼还是拥有了数千所小学,而中学和大学的数目也在不断增长。高级军事学院也按照欧洲的模式建立起来。政府甚至尝试建立了议会系统,不过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废除了。

1909年,一群被称为“青年土耳其人”的改革者为了恢复30年前被废除的议会而发动了起义。结果这引起了推翻现存政府的大规模暴动。随后一个新的苏丹被推选上台,他在各方的强烈要求下恢复了议会。但是实权却落在了推选他上台的军方手中。

1914年,奥斯曼帝国站在轴心国(德国和奥匈帝国)一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奥斯曼人在达达尼尔海峡顶住了英国的一次猛烈而无谋的袭击,从而阻止了英国舰队与俄罗斯人会合。他们在欧洲、埃及、巴尔干和中东与同盟国作战。他们还对居住在小亚细亚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惨烈的大屠杀(共有大约50万男女老少被杀害)。

到1918年末,由于轴心国的败像显露无疑,奥斯曼人在10月30日签订了投降协议。获胜的同盟国肢解了奥斯曼帝国,由英法意瓜分了北非、埃及和中东以及小亚细亚。剩下的一些没有哪个欧洲势力特别想要得到的部分,被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些新的独立国家。奥斯曼人仅仅剩下了伊斯坦布尔和色雷斯的部分地区。

但同盟国的许多计划都没有实现,因为1923年,一个名叫穆斯塔法·凯末尔的伟大政治家将小亚细亚地区重新统一为一个新的国家——“土耳其共和国”。后来,他被尊称为“阿塔图尔克”(意即“土耳其之父”)。他给延续600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最终画下了句号。

被遗忘的帝国的颂歌

总而言之,奥斯曼帝国延续了6个世纪。它挑战了整个欧洲并将其击败。它统治了波斯、埃及和北非,更不用说巴尔干地区的大片土地。它还摧毁了千年帝国拜占庭。奥斯曼帝国很酷。

奥斯曼逸闻

阿尔忒弥斯神庙(或称为狄安娜神庙)坐落于以弗所城外,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毁于一场大火,而纵火者其实只是想做一件能让他名留史册的“重大”事件。

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横跨两块大陆的城市。

在土耳其有这样一个传统,登门拜访的陌生人会被当做“神的使者”款待至少三天。

最早供奉圣母马利亚的教堂就在以弗所。

圣诞老人的原型——圣尼古拉斯出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小镇德姆雷。

土耳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在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国家之一。

土耳其人将咖啡引进了欧洲。(愿上帝保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