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阿拉伯

领袖:

特色单位:

特色建筑:

阿拉伯

历史

哈里发的穆斯林帝国(亦称作伊斯兰帝国或阿拉伯帝国)诞生于公元632年,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由其门徒为延续其政权所建立。在哈里发存在的悠久历史中,西班牙、北非、中东、小亚细亚、巴尔干以及波斯都曾为其所统治,其领土之广阔堪与罗马帝国比肩。

气候与地形

阿拉伯文明肇始于阿拉伯半岛西部(今属沙特阿拉伯)。这里大多被渺无人烟的沙漠所覆盖——荒凉而贫瘠,最高气温可达摄氏54.44度。主要城市麦地那和麦加则坐落于相对富饶的红海沿岸地区。

早期历史

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第一任“哈里发”(国家元首)是阿布·伯克尔。他与其后的四位继任者被称为“正统哈里发”。随着倭马亚家族的逐渐兴起,关于谁是正统哈里发的千年争论开始激化,并对今天的伊斯兰世界甚至世界历史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是一个位于麦加的富商家族,他们于627年正式皈依伊斯兰教,并对穆罕默德及其继任者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早期倭马亚王朝坐落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而叙利亚军团构成了整个阿拉伯军事力量的主体。倭马亚王朝向东拓展了阿拉伯的势力范围,建立了多处定居点并派遣远征队前往中亚和印度北部。同时倭马亚王朝还开始入侵北非。公元7世纪,倭马亚建立了一支地中海舰队,并发起了数次对君士坦丁堡的攻击,不过均以失败告终。

倭马亚王朝在阿卜杜勒·马利克(685-705年在位)统治下达到了顶峰。在西方,拉希德的军队征服了西班牙大部,而在东方则同时侵占并征服了印度的信德,中亚的布哈拉、撒马尔罕、花剌子模等等无数地域。拉希德也对倭马亚的官僚系统、经济体系以及邮政机构进行了重组。他在位期间艺术文化也极其兴旺,尤其是在建筑领域。

哈伦·拉希德过世后,帝国逐渐走向衰败。后几任平庸的哈里发为经济衰退以及东西方军事割据的矛盾激化所累,倭马亚王朝终于在公元750年在“大扎卜河战役”中被击败并被推翻。

阿拔斯王朝

倭马亚王室被另一个实力强大的家族——阿拔斯家族所击败。第一任阿拔斯哈里发阿布·阿拔斯是一个冷酷的暴君,他甫一上任便立即着手消灭那些有可能威胁到他统治地位的人。从阿拔斯后来长达3个世纪的漫长统治来看,他无疑是成功了。正所谓人如其名,他后来为自己冠下了“萨法赫”(意为“屠夫”)的称号。

阿拔斯迁都巴格达作为新首都,这意味着其战略的重心东移至波斯、印度与中亚,而北非与地中海地区则逐渐淡出王朝的历史舞台。阿拔斯在宗教政治化方面比倭马亚更加狂热,这导致那些哈里发们更注重伊斯兰教法的实施。

哈伦·拉希德

哈伦·拉希德(786-809年在位)是阿拔斯王朝第五代哈里发,他把阿拉伯的繁荣富强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他执政早期,哈伦就率领军队远征拜占庭帝国,并被尊称为“拉希德”(意为“正途的带领者”)。在拉希德平息了几场国内动乱之后,整个帝国在他的统治之下和平稳定,并日益富足强盛,更多关于哈伦·拉希德的内容请参考相关百科词条。

中世纪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比同一时代的欧洲要远为先进。哈伦·拉希德所统治下的巴格达人口多达一百多万,并远远高于同时期查里曼帝国首都——仅有几千居民的亚琛。不仅巴格达,其统治下的大马士革、科尔多瓦等城都成为了汇聚整个穆斯林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无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以及其他领域,这一时期的阿拉伯科学都相当先进,与此同时,大量经典希腊文献也被转译为阿拉伯语,这使它们免遭之后战火的破坏。

在十字军时期,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开始屡屡进犯阿拉伯世界。而期间最伟大的穆斯林领袖当属萨拉丁,他成功率领军队击败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为阿拉伯人夺回了耶路撒冷。

衰落与分裂

随着中世纪的谢幕,帝国开始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并产生分裂。庞大的帝国难以依靠中央集权而继续维持,哈里发们愈发无法抵抗来自地方割据势力的叛乱。而关于穆罕默德正统继任权问题的争论也日益加剧,欧洲人成功驱逐了哈里发在西班牙的统治,东方奥斯曼帝国也对阿拉伯帝国心脏地带发动了来势汹汹的扩张与征服。

1258年,旭烈兀率蒙古军队大败穆阿台绥姆哈里发并攻占巴格达,阿拉伯帝国从此分崩离析。

现代阿拉伯

在过去的5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阿拉伯世界基本上由外族统治,首先是奥斯曼土耳其,随后是西方殖民势力。自1950年反殖民主义解放运动以来,传统的阿拉伯价值受到现代城市化、工业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转变。然而上百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信徒们仍然散布在世界各地。

虽然现在这些人分散在不同国家,然而这些仍生活在昔日的阿拉伯帝国版图中的人们仍然由衷地尊奉着他们远古祖先的信仰。

阿拉伯逸闻

在公元7世纪,哈里发王朝建立了最早的养老金和福利制度。老人、残疾人、寡妇和孤儿可以获得政府的补助。

据说哈伦·拉希德曾送给查理曼一台“水钟”(或叫“滴漏”),即通过从一个器皿向另一个器皿滴水的方法来计时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