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德国

领袖:

特色单位:

特色建筑:

德国

历史

虽然各种各样的“日耳曼人”已在中欧北方生活了几千年,作为现代政治实体的“德国”却相当年轻,由杰出的普鲁士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在大约140年前一手缔造。(塞爱维小提示:西方语言中“日耳曼”和“德国”的词源相同,中文史籍通常把近代民族国家概念形成后的政权称为“德国”,而把之前的政权称为“日耳曼”以作区分。)在其短暂的存在时间里,德国已经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好与坏都有。

气候与地形

德国拥有一系列地形种类,从南方冰雪覆盖的山脉到西部绵延起伏的丘陵,再到东部的平原,几条纵横交错的大河为庄稼提供了灌溉,为货物提供了运输。山脉和丘陵富含各类自然资源,平原土地肥沃丰饶。德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是欧洲理想的发展农业之地。

史前时期

在许多世纪里,北中欧居住的都是日耳曼人,这是由他们都说日耳曼语来粗略定义的(而不是根据拉丁语言如意大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有证据表明日耳曼部落在德国北部的居住时间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在那时,德国南部是凯尔特血统的居民,随着日耳曼部落的影响向南扩展,他们最终也被“日耳曼化”。

罗马时期

最早的有关日耳曼部落的历史资料来自公元前50年左右,当时罗马将军尤利乌斯·恺撒在征服高卢(在今法国地区)的过程中与许多日耳曼部落遭遇并发生了战斗。恺撒在莱茵河畔划定了高卢的东部边界,河的另一边就是“未开化的”日耳曼部落居住地。

罗马人与日耳曼之间不稳定的和平(时常被一些劫掠和边界冲突打断)维持了40年,直到公元前10年时,罗马大军从两个方向进入日耳曼领土,向西越过莱茵河和向东越过多瑙河。这后来被证明是惨重的错误:那些蛮族令人吃惊的顽强,罗马军团损失惨重。受到羞辱的罗马人撤回到了原先的莱茵河与多瑙河边界,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再也没有尝试过入侵,双方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和平,直到公元350年。

在这期间内,罗马人与日耳曼人之间开展了商业贸易——日耳曼人用原材料换取罗马人的制成品和奢侈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耳曼人从罗马人那里学会了制陶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甚至开始使用罗马钱币。

匈人入侵时期

随着4世纪的历史向前发展,日耳曼部落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匈人”的压力,他们从遥远的东方迁移至日耳曼人的领土上。日耳曼人就这样被驱赶到了罗马人的领土上。在随后的50余年时间里,罗马的一些区域受到了西哥特人、斯维比人和汪达尔人的侵害。罗马城遭受到了多次的洗劫,一些罗马皇帝在与这些入侵的日耳曼人作战时死去。最终罗马人与一些入侵者达成条款,允诺给予他们领土和并保护他们免受强大的匈人侵害。

公元453年,匈人首领阿提拉死亡,匈人帝国崩溃,日耳曼部落再也不需要罗马人的保护了。一些部落宣布他们从罗马独立,在很短的时间里,高卢西南建立了一个西哥特人的王国,高卢东南建立了一个勃艮第人的王国,北方是法兰克人的王国,多瑙河则是伦巴第族人的王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了。

法兰克时期

在高卢西北部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后,“法兰克人”(罗马高卢地区的日耳曼人)开始向东扩展边界,他们越过莱茵河回到了还未受到罗马影响的日耳曼领地,在那里未罗马化的日耳曼人仍然像从前一样固执地保持独立。对这些部落的完全征服跨越了3个世纪:战争、征服、反抗、背叛、惩罚、再战争。宗教是达成和平的一个鸿沟:法兰克人已成为基督徒,并努力把上帝的福音带到未开化之地。而作为异教徒的日耳曼部落并不想放弃他们的信仰。基督教最后赢得胜利,但却经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还伴随血腥)的过程。

法兰克人自身并非一个统一整体,他们内部之间的斗争和他们与外部敌人的作战一样多。最早是墨洛温王朝统治,到了7世纪中叶时,来自北方的加洛林派系推翻它取而代之。加洛林王朝出现了一批极有才能的国王,他们与天主教廷联手,将法兰克人的统治扩展到了中欧的大部分。

查理曼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最著名的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君主,查理曼(742-814),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和狡诈的政治家。他继承了父亲和祖父的事业,继续征服日耳曼部落,并把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罗马教皇加冕他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以换取罗马城不受阿拉伯人和拜占庭的威胁。今天,查理曼被看作是今日法国与德国的创立者,更不用提他是自罗马灭亡以来统一西欧的第一人。

在查理曼死后,他唯一的儿子路易一世(虔诚的路易)继位。路易一世死后,帝国就在他的几个儿子之间分裂了。自他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统治如此大的欧洲区域。

德国的形成与发展

虔诚的路易的其中一个儿子“日耳曼人”路易,继承了查理曼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包括巴伐利亚和一些其他领地,构成了中世纪德国的版图。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与斯拉夫人、维京人以及继承了查理曼帝国的西半部(后来成为法国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家)的兄弟作斗争。日耳曼人路易在位约50年(约825-876),给遭受战争破坏的王国带来了政治稳定。在没有与邻国发生战争的时候,路易还是德语文学的早期赞助者,并且促进了许多修道院在王国内的建立。

第一帝国的崛起

在虔诚的路易之后的两个世纪里,来自丹麦、阿拉伯人和马扎尔人的外部压力削弱了中央集权,由于其保护人民免受外来侵害不力,权力向地方领主转移。规模小而几乎独立的公国拼凑起了整个王国,这些诸侯只在名义上服从国王。在最后一个加洛林王朝的国王死去之后,诸侯们先是推选了一个法兰克人公爵为国王,在发现其不称职后又换成了一个萨克森人公爵。

萨克森王朝持续统治了几个世纪,他们成功地抵挡住了来自东面的蛮族(但他们向东扩张的尝试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到了10世纪晚期,奥托一世征服了意大利,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他为皇帝(这个“神圣罗马帝国”也被后世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教廷与皇帝之间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强力联盟。

但是这个联盟并不是永久的,最终,皇帝日益增长的凌驾于教会财产和人员之上的权力使得教皇对其越来越不满。教会内的改革者公开谴责主教与修道院长的腐败,并且这两种职位都是从皇帝和公爵那里买来的(买卖圣职罪),他们声称只有教皇才有任命的权力。纷争在1075年达到顶峰,当时的皇帝亨利四世要求教皇格雷戈里逊位,而格雷戈里则宣布开除亨利的教籍。迫于内战的压力,亨利四世被迫祈求教皇的宽恕。教皇给予了宽恕,但是诸侯的叛乱拖延了20年无法被平息,皇权由于这场斗争受到了永久的削弱。

此后由于几任强势的皇帝及其诸侯在东西两个方向征服与开拓领土,其在中欧的力量又持续增长。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统治期间(1152-1190)发起了重新征服伦巴第和意大利的战争。虽然针对伦巴第的战役失败了,他(及其后继者)却在意大利获得了可观的利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腓特烈参与领导,但是他未抵达圣地就于1190年去世(传说他是在洗澡时淹死的)。

第一帝国的崩溃

腓特烈的继承人没有能力维持日益分裂的帝国,在巴巴罗萨的孙子腓特烈二世于1250年去世后,皇位空缺了一段时间。虽然最终又有人登上宝座,但是再也没有人能重新拥有君权了。

到了14世纪晚期时,“第一帝国”已差不多完全解体。

第二帝国的崛起

诸侯林立的状态差不多持续5个世纪。到了18世纪,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与普鲁士王国是其中两个主要强权。在19世纪初期,双方都卷入了令人绝望的对抗法国的战争,当时拿破仑正率领着他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在拿破仑被击败后1814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许多原属神圣罗马帝国的州和邦被纳入到德意志联邦。奥地利与普鲁士都想控制和主导联邦,他们持续不断的争吵和采用欺诈手段为自己谋利,导致新的联邦仍然保持弱小和分裂状态。

186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奥托·冯·俾斯麦为普鲁士首相。短短3年后,俾斯麦带领他的国家在普丹战争中获胜,夺取丹麦大片领土。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俾斯麦采用狡诈的诡计孤立和弱化奥地利,轻而易举地击败了这个曾经强大的竞争者,并将其赶出了德意志联邦。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利用其无可比拟的铁路网络,普鲁士发动了闪电般的攻击,法国毫无招架之力。法国战败,普鲁士获得了有争议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在扫清了两个可能的障碍后,俾斯麦与普鲁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这是现代德国的直接来源。随后的50年德国支配了整个欧洲中部。

第二帝国的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人人皆知。从本质上说,这是由于一些平庸者想要模仿俾斯麦的手段而造成的一场可怕的外交失败。在一战前的许多年里,欧洲的列强们发现他们自己无助地落入了两大武装阵营之一,每边都由一些曲折的外交协定绑在一起,几乎不留下任何真正的外交空间。A国与B国有攻守协定,B国与C国有攻守协定,而他们的对立方D、E、F、G也是这种协定。

1914年,奥匈帝国公然吞并塞尔维亚的尝试直接导致整个屋子的骨牌一起倒下。利用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刺杀作为借口,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了。然后俄国遵守与塞尔维亚的协定向奥匈帝国宣战,接着是奥匈帝国的盟友德国攻击了俄国,这又导致法国(仍然牢记40年前丢掉阿尔萨斯洛林的刺痛)向德国宣战。于是乎,英国、法国、俄国的盟友们也毫无选择地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虽然德国在战争初期很顺利,打残了俄国、占领了半个法国,可是德国与其盟友们却发现无法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战争演变成了可怕的僵持战,整整4年的阵地战。英国的制海权和美国的介入最终击垮了德国的抵抗意志。厌战、巨大的前线压力以及毫无胜利的希望,在这样的情形下,德国人民暴动了。德国皇帝逃亡荷兰,德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并于1918年11月11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到战争结束时,1500万人死于战争,欧洲大部分是一片废墟,到处是淤泥、尸体和未爆炸的弹药。

战胜国对德国更是毫不客气: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巨额战争赔款、只允许存在小型军事武装力量。(奥匈帝国好不到哪里:帝国按民族肢解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奥斯曼帝国则更是直接被踢成了碎片。)

德国被击倒了,处于破产状态,并且面临不向邻居(客观地说他们也不比德国好多少也需要大量资金重建)支付巨额赔款就要被占领的威胁。许多人怀疑德国能否从一战的灾难中恢复元气。

第三帝国的崛起

同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发生的也人人皆知。利用德国人民的愤怒和耻辱,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控制了德国政府。德国人以令人惊讶的速度重建他们的国家,恢复经济和军事力量,与此同时,犹太人、同性恋、吉普赛人以及其他少数族群却受到越来越残暴的迫害。

由于德国昔日的敌人并没有对其进行严密监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合并了奥地利,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并在苏联的帮助下肢解了无助的波兰,当时斯大林领导的共产主义苏联正受到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孤立。对波兰的肢解导致了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力应付希特勒日益增长的军队。

1940年德国经由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向法国进攻。法国的防御体系(马其诺防线)被侧翼包抄,德国坦克迅速消灭了法国与英国落后的武器装备。一个月多一点时间后,法国投降,英国人则被赶出了欧洲大陆。

1941年德国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强大的纳粹德国战争机器在苏联的腹部划了一道血痕,摧毁了所有投入到前线阻挡德军入侵的苏联军队。到1941年后期,德国似乎即将摧毁苏联,达成对欧洲大陆毋容置疑的掌控。

第三帝国的崩溃

然而,尽管初期进攻惊人的成功,德国却无法摧毁苏联。尽管刚刚经历了对军官队伍的大清洗,装备落后且缺乏训练的苏联军队在阻挡占有巨大优势的德军前进时仍然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在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后,红军成功地阻止了德军占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为斯大林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训练和装备一只庞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反击。

在西线,由于美国的参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参战),德国人也并不好过。美英联合军队首先消灭了北非的德国武装,接着解放了意大利。当俄国向西推进受到顽强抵抗的时候,英国和美国开始进攻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针对希特勒纳粹德国的第二战场。由于无谓的流血和无法防卫前线,德国军队最终崩溃了。希特勒在1945年5月7-8日德国投降前自杀。

德国为其罪行付出了惨重代价。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死于战争,包括那些被他们的德国同胞杀死的德国籍犹太人,数量是骇人听闻的。苏联(付出了一千万人的伤亡代价)的边界向西扩展到波兰,而波兰则获得了德国东部领土,包括整个东普鲁士地区,一千五百万德国人被从他们的土地上赶到德国剩下的领土上。德国被盟军分割成了两部分,东德由俄国占领,西德则由法英美三国占领,双方各占领一半柏林市。

战后德国的统一与复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若干年后,德国再一次回来了。在冷战结束苏联垮台之后,东西德宣告统一,德国再一次成为欧洲无人能及的强大经济体。德国是欧盟的热心成员国,而且最令人惊讶的,还是法国的亲密伙伴和盟友。德国人愿意为他们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可怕罪行承担责任,并且确保不会再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总之,德国已经成为21世纪维护世界和平与统一的强大力量。

德国逸闻

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高速公路网络,它不强制限速,只有一个最高时速80英里的建议。

世界上最古老的储蓄银行1786年成立于奥尔登堡。

德国有超过1300家啤酒酿造厂,生产大约5000种啤酒。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啤酒消费国,仅次于爱尔兰和捷克,人均31加仑每年。

乌尔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主塔高530英尺。

小熊软糖是由德国甜食企业家汉斯里格尔于1922年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