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波卡特洛

生卒:

1815-1884

头衔:

肖肖尼酋长

文明:

波卡特洛
肖肖尼领袖

游戏信息:

辽阔领地

新建城市可获得额外的初始领地。在本国境内单位可获得战斗力加成。

历史

波卡特洛酋长是19世纪一个班诺克-肖肖尼部落的领袖,他花费毕生精力试图寻找出让不断增长的白人拓荒者和肖肖尼人共处的办法。虽然波卡特洛统治下的肖肖尼部落攻击了白人的拓荒者和大篷马车,但这些攻击大部分都是对白人所造成的伤害进行的反击。波卡特洛部落的勇士们经常因为在加利福尼亚小道、盐湖城路和俄勒冈小道上攻击白人而受到指责。

1862年秋季康纳领导的美国第三加利福尼亚步兵团被派遣到道格拉斯堡来“严惩”这些原住民们。波卡特洛酋长在知道美军接近后带领自己的族人向北离开,躲开了著名的熊河大屠杀。之后他被美国政府通缉了5年之久,最终因为饥饿他不得不于1868年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柏瑞哲条约。根据条约,波卡特洛的部落被强制迁徙到蛇河保留地,波卡特洛本人也在不久之后忧心忡忡的死于那里。

早年生活

波卡特洛生于格劳斯溪附近(今日的犹他州西北部)。他早年的生活状况和经历现今已经难以寻找。他的名字读做“托纳伊欧扎”,意思是“野牛皮袍”,波卡特洛这个称呼是当时的白人捕猎者取的,但这个称呼的来历也已失传。波卡特洛大约是在捕猎高峰季,即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之间成年的。

波卡特洛很快成长为一名著名的战士和智者。波卡特洛大概是在伯明翰·杨带领的摩门教徒来到犹他地区的1847年时当上部落酋长的。杨采用了较为和平的手段来安抚和补偿波卡特洛对白人不断涌入的忧虑。但面对白人人数的快速增长、草原被开辟为农场、以及源源不断的淘金者大军,波卡特洛依然对当时的状况感到十分担忧。

反抗

19世纪50年代开始,抢劫大篷马车和落单的农场、以及盗窃耕牛牧马之类事件开始增加。不管这些事究竟是由土著流浪汉、白人逃犯还是不安分的肖肖尼人做的,波卡特洛总是被指责为这些事情背后的指使者。接下来的几年内,白人拓荒者和原住民之间发生了数起武装冲突和谋杀。时断时续的敌对关系在1862年达到高潮,那年波卡特洛亲自率人劫掠了一辆通过爱达荷州中南部巨岩城的大篷马车,几天后,肖肖尼战团又在蛇河附近攻击了另外两辆马车。

内战期间的林肯政府担心达到西海岸的通信被切断,于是他命令康纳领导的美国第三加利福尼亚步兵团开进这片地区平乱并在盐湖城修建军事基地。1862年10月,康纳领导着一支部队从加利福尼亚出发,在盐湖城东面3英里处修建了一座军事基地。此时,另一系列由猎熊酋长发起的劫掠激怒了康纳和他旗下的第二志愿骑兵团,他们前往卡奇山谷,那里有包括波卡特洛部落在内的数个肖肖尼部落聚集。波卡特洛预先带领自己的族人离开了山谷,避开了可怕的熊谷屠杀——一场导致大约500原住民老弱死亡的屠杀。

之后美军继续他们的平叛行动,他们在大盆地地区域反复扫荡,试图抓住逃走的肖肖尼酋长、尤其是波卡特洛。躲藏了5年后,波卡特洛被迫向美军投降——因为他的部落已经无法再在疾病和饥荒中坚持下去了。根据1868年签订的柏瑞哲条约,波卡特洛同意交出部落狩猎地的三分之二、允许白人建造的公路穿越部落领地、并将自己的部落迁移到霍尔堡保留地中。作为补偿,美国政府承诺将每年给予他价值5,000美元的食物和物资。

保留地

美国印第安管理署几乎从未遵守过承诺,送来的食物补给大部分已经坏掉,每年应给的现金也基本不会兑现,保留地的土地又不适合耕种。因此,在被限制于保留地的年份里,疾病和饥荒让原住民的数量大幅减少。1875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灾荒年份,波卡特洛只好带领他的族人来到位于犹他州奥林郡附近的一个摩门教传教士的农场,在那里他们帮忙播种了小麦、玉米、土豆和蔬菜。他希望通过让整个部落信仰摩门教来换取收获季节时的他们帮忙播种的食物中的一部分。然而,白人拓荒者们并不领情,他们要求波卡特洛回到保留地内,必要时甚至将诉诸武力。当带着敌意的美国军队来到时,波卡特洛只能在无奈下回到了保留地。

对此,波卡特洛又一次感到自己被欺骗了,他和他的人民也因此拒绝了基督信仰。此时的波卡特洛已经60多岁了,日益不满的他逐渐淡出了保留地事务。他的身体状况也在不断的走下坡路,最终于1884年去世。按照他生前的遗嘱,他的尸体穿上了全套战斗装备,和他身前心爱的衣服、战刀、火枪和18匹马一起,被葬在蛇河的最深处。

历史评价

如同许多其他美洲土著的领袖一样,波卡特洛毕生致力于寻找应对不断涌入的白人的办法。一方面,他试图与白人和平共处;另一方面,他又决定为了部落人民的权力和自由而战。虽然他勇敢无畏、机智过人,但他最终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失败,被迫和他的部落民一起迁入保留地。虽然他的奋斗没有成功,但他对印第安文化的保存而所做的贡献使他广受尊敬。他的遗产体现在许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地理和人造标识中(例如犹他州的波卡特洛市)——讽刺的是,大部分都是由白人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