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暹罗

领袖:

特色单位:

特色建筑:

暹罗

历史

与缅甸、老挝、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同处于东南亚地区,暹罗——今泰国——拥有悠久而精彩的历史。这里美丽且神秘,拥有幽深的森林和古老的山脉,暹罗经历过占领和革命的洗礼,也遭受过洪水和饥荒的袭击,这是一个历经兴衰的文明。

地形和气候

暹罗是个地处季风带的亚热带国家。五月到十月,温暖的西北风为这个国家带来大量雨水,西海岸每年都会有160英寸左右的降水量(北部丘陵地带要少很多)。十一月至次年二月,东南风带着寒冷而干燥的空气经过这个国家。农村地区被广袤的森林、沼泽和湿地覆盖。暹罗人传统上用水牛,马,甚至大象作为耕畜(尽管20世纪末期,农场机械的宣传已经遍及整个国家)。

史前暹罗

现在已知最早的定居者的语言是孟·高棉语。曾有若干不同族群生活在东南亚半岛。其中一个是孟,在公元6世纪接受佛教。另外一个则是高棉,族群中大部分人定居在柬埔寨,他们的首都是吴哥(吴哥窟的所在地);12世纪,他们建立了一个占有现代泰国大半部分的帝国。高棉人中信奉印度教的人数比信奉佛教的人更多。

公元1000年左右,一批外来移民来到这里定居,他们被原住民称为“泰人”(Tai)。现代历史学家通常认为这批泰人发源于越南北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泰人的足迹遍布了整个东南亚,西方达到印度东北部,南方达到马来半岛。到了公元13世纪,泰人的数量已经足以威胁到孟和高棉在暹罗的地位。

素可泰王朝和兰甘亨

13世纪中叶,一位泰人的领导者成功发动针对高棉帝国的叛乱,建立素可泰王国。但这个王国一直都是一个很小而且缺乏影响力的国家,直到1279年第三任统治者兰甘亨即位才得以改变。只用了短短的20年时间,这位非凡的领袖就将一个弱小的素可泰王国发展成为地区的主要力量。

在他的统治时期,王国的领土得到了极大扩张,西部占领了部分缅甸土地,东方达到老挝,南部深入马来半岛。这位国王的外交才能和军事才能一样出色;很多领土都是志愿加入他的联盟。在兰甘亨的统治结束后,他得到了一块记载全部功勋的石碑。那块石碑上描述了一个在仁爱的君主统治下富有且安定的王国。兰甘亨于1298年逝世。想要了解更多兰甘亨的事迹,请查阅文明百科中有关他的词条。

在这位伟大领袖过世后一个世纪,南方崛起的新势力阿瑜陀耶消灭了素可泰王国。

阿瑜陀耶王朝

拉马帝波提于1351年在湄南河畔的人工岛上建造了阿瑜陀耶城,那是一片地处今曼谷北侧的肥沃土地。王国在一个更早期的王国——罗斛的废墟之上建立。1352年,拉马帝波提率军进攻高棉,将高棉人从暹罗东部驱逐出境。到1387年,阿瑜陀耶已经强大到可以进攻北方的素可泰王国。1431年,王国再次进攻高棉,在围城七月之后,攻克高棉首都吴哥并大肆劫掠。

据文字记载,阿瑜陀耶城美丽且富庶。城中有一条横跨南北的运河,使得上游的水能够灌溉全城。直到今天仍能在城中看到当年建造的华丽皇宫和神庙的遗迹。阿瑜陀耶人是最早一批被称为“暹罗人”的民族,逐渐的这个名号就成了全体国民的称呼。

受到高棉的影响,阿瑜陀耶人相信他们的国王是神。国王的地位在所有人之上。除了王室成员没有人可以注视他的脸。随着国王在宗教和仪式上的力量愈发强大,特莱洛国王(1448至1488年在位)进一步将政治力量揽入怀中,向独裁者更进一步。

在社会上,阿瑜陀耶人生活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等级都被设定了一个价格。一个奴隶价值五个单位(这被称为“萨克迪纳制”),自由人大约25个单位,王位继承人则有10万单位(国王可能价值1000亿甚至更多!)。印度教和佛教在国家中都受到尊重。

阿瑜陀耶同时和北方的素可泰与东南方的高棉交战,但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阿瑜陀耶西部的缅甸。1569年,阿瑜陀耶惨遭缅甸的蹂躏与征服。到16世纪末才重新恢复独立。缅甸军队在1767年再次洗劫城市。这一次他们驱逐了王室,焚毁了整座城市,还摧毁了阿瑜陀耶创造的艺术品和历史记录。王国再也没有恢复元气。然而一个新的暹罗王国在阿瑜陀耶的废墟之上飞速发展了起来。

通武里王朝

1767年(阿瑜陀耶最终灭亡的同一年),一位名叫达信的年轻泰人以地处阿瑜陀耶下游大约40英里的通武里(今曼谷附近)为首都建立了一个新王国。城市的西边是湄南河,更易于防御缅甸军队的进攻;临近公海,使得城市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国际贸易。事实上达信鼓励中国商人在通武里经商,税收被用来重整暹罗被缅甸攻击而脆弱不堪的经济。

随着国家财政的振兴,达信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开始扩张领土。在重新夺回过去属于素可泰和阿瑜陀耶的领土后,达信的军队攻占了老挝,并将缅甸军队从泰人的北方的土地上赶了出去。1782年,达信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病症状,最终被推翻并被处死。他的继任者是昭披耶扎克里将军(后改名为拉玛一世)。扎克里王朝从此开始统治泰国至今。

暹罗的复苏

得到王位后不久,新国王将国家首都搬迁到了当时只是湄南河流域一个小村庄的曼谷。曼谷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贸易城市,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来自中国的大量移民。

国王拉玛一世和他的继承人把领土扩张到了老挝和南部的马来半岛。他们与缅甸的争端依然连年不绝,一直到后来受到英国(此时印度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的威胁才有所停息。

拉玛一世在暹罗的文化,宗教和法律方面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任内重建了暹罗神庙和宫殿,而且极大的改进了暹罗的法律体系。他的继承人,拉玛三世(1809至1824年在位)在艺术领域成就颇多,他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暹罗与西方

也许暹罗最大的外交胜利,是他们成功的避免了像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被西方势力占领。1826年,暹罗和大英帝国签订了一份条约,到了1855年时,这份条约已经使得英国人在暹罗港口的贸易行为可以不受限制,甚至免税。英国人同样享有拥有独立法庭来解决涉及英国人利益的案件。这对君权和国家收入而言都是耻辱的伤害,但这却使暹罗免于遭到英国的入侵和殖民。随后暹罗很快也和其他欧洲的主要力量以及美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拉玛四世(1851至1868年在位)是在西方接受的教育。他在宫廷中任命了几位西方顾问。他还雇佣了英国女人安娜·李奥诺文斯来教导他的孩子。李奥诺文斯女士后来写了一本记录她的冒险的书,这本书被改编成了音乐剧《国王与我》。但不管书还是音乐剧都是娱乐性远大于历史真实性(至少历史学家是这么认为的)。

在某些方面拉玛四世的作为都远超社会现实。作为在登基前曾是佛教僧侣的他,希望能够改革这个国家充斥了腐败和迷信的佛教信仰。他还开始重建暹罗的君主政治,并逐步摆脱麻烦的神性装饰。虽然他依然还保留着统治者的绝对权威,但至少他的随从可以直视他的脸了。

拉玛四世的儿子,拉玛五世,1868至1910年在位。他延续了父亲对西方许诺的各种特权来维持暹罗的独立主权,而国家在老挝和柬埔寨的大片领土被法国人拿走,马来西亚的大片地区也被英国人抢夺。他大体上改革了君主政治和政府,包括废除奴隶制,引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铁路和电报系统,建立了一套新的法院和司法制度。

二十世纪

拉玛五世的两任继承人,拉玛六世(1910至1925年在位)和拉玛七世(1925至1935年在位),继续着暹罗的现代化进程。1917年,拉玛六世开设了泰国第一所大学。同一年,他在一战中与协约国站在了一起。战后,暹罗得以说服其他战胜国放弃在暹罗的特权,在七十五年之后重新使国家恢复完全独立。但不管怎样,拉玛六世的改革和战争花销极为巨大,他不得不节省政府开销以缓解人民的极度不满。这种不满一直持续到拉玛七世即位之后被经济大萧条所引爆。

1932年,一群学生在名为比里·帕侬荣的律师的带领和暹罗军队的支持下,进行了一场不流血政变,强迫国王同意在宪法限制下的统治,并接受国民议会的编制。1933年,王室成员进行的反政变失败,拉玛七世被迫离开国家,于1935年退位。一个摄政议会组建,执掌泰国直至非常年轻的王子阿南达·马希多长大成人,

事实上,军队从这时起已经成为国家的事实统治者。1938年,一位陆军元帅(以及一位参与过1932年政变的同谋)成为军事统治者。独裁者披汶·颂堪将国名改为泰国,鼓励国民反中亲日。1940年,随着法国被德国占领,他指挥军队入侵法国殖民地老挝和柬埔寨。

1941年年末,空袭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进入泰国,向当局要求穿越泰国国境进攻英国殖民地新加坡。泰国军队仅做了象征性的抵抗就被下令停火。1942年泰国与日本签订友好条约并向英美两国宣战。反抗军在国内外逐渐出现,不断攻击日本人和泰国政府。1944年7月,披汶被迫辞职,独裁政权随着1945年日本投降而分崩离析。

战后的泰国——“你说你想要一场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泰国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小。战后泰国除去被法国占领的领土,基本没有别的损失了。但泰国内部斗争却愈演愈烈。1946年,当时的国王被暗杀。当时的政府领袖被认为应为国王之死负责而被流放,原法西斯独裁者披汶·颂堪重新掌权。

冷战时期美国向泰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绝大部分进入军队和独裁者的腰包。国家的大多数企业归独裁者和他的朋友所有,在1957年军队发动不流血政变,将陆军元帅沙立·他纳叻推上统治者的地位。

他纳叻主政5年。保持了对政府和军队的绝对控制,他的经济改革使得泰国中产阶级得以发展壮大,这使得他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美国人给了他更多的钱,而他除了继续加大军费支出外,还大力改进了泰国的基础设施。他纳叻还给君主政治提供恰当的支持,使得君主虽然并无实权,但依然是泰国强有力的标志。他活着的时候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领导人,但死后当人们发现他贪污的巨款后,他的声望大为受损。

他纳叻的继任者继续从美国那里获得大笔的资金支援,作为回报,泰国支持美国入侵越南。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有超过一万名泰国士兵在越南服役,数千名美军士兵驻扎在泰国,这里成为了美国空军的一个重要的后勤基地。此时人民对战争和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显现,1973年,一场由学生领导的起义将政府推翻,时任政府领导人被流放。

泰国度过了一段短暂的议会民主制时期,但在1976年,军队在王室的支持下再次发动政变。这次政变将一些不满的泰国人逼入了丛林,这些人组建了泰国共产党。1980年,军队解散了自己组建的右翼政府,并将一位更具民主色彩的独裁者推上领导人的位置。接下来的8年中,在国王的斡旋下,军队与议会共同执政,1988年,新总理上任,3年之后即被军队推翻。

1992年,泰国军人集团控制选举,使得他们的人最终在选举中获胜,这甚至没有让任何人感到惊讶。人民对结果非常不满,组织了大量的游行抗议活动,但均被血腥镇压。最终在国王的干涉下,独裁者引咎辞职,一个更加民主的政府开始执政。这届政府度过了政绩显赫的八年,直到2006年,人民的不满以及政府的不人道行为导致军队的又一次政变。

在老国王的支持下,一个由退休将军为首的过渡政府上台。2007年8月,经过人民投票后新宪法正式生效。2008年9月,时任政府总理被宪法法院以违背公众利益的罪名起诉并被判有罪。当年10月,他的继任者无法进入总理办公室,因为那里已经被反对者占领,他不得不另外寻找办公地点。在2008年12月,这位总理终于能够进入总理办公室办公。

泰国的明天

谁知道呢?泰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度,但却被无穷无尽的政治问题所困扰。而现在局势变得愈发难以预料,因为唯一一个有能力和资格居中调停的人,现在的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已经80多岁了。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这位国王过世后,泰国不要再如此混乱。但从这憔悴的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看来,可能性似乎不大。

暹罗轶闻

这里被人称为“微笑的土地,”因为这里的人民对陌生人非常友善。

蓬蝶普·娜矶朗嘉诺克在1988年赢得环球小姐称号,成为继1965年的亚芭诗拉·洪杉姑拉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泰国人。

泰国国王受到极高的尊崇,即便开一个玩笑都有可能被判处一段时间的监禁。

地处泰国西南的朗龙格兰岩厦大约四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定居。

暹罗猫于1884年由当时大英帝国驻曼谷总领事从泰国带到英国。

大多数年轻的泰国男性都短暂做过僧人,而已经剃度的僧人每天早上都会走上大街化缘。

暹罗的茶产量非常大,但并不是作为饮料饮用。通常,茶叶都被腌制后揉成球状然后直接食用,泰国人把这种食物称作“米恩”(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