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波兰

领袖:

特色单位:

特色建筑:

波兰

历史

入侵、占领、瓜分、反抗和重生——这就是过去一千年间在波兰循环上演的悲喜剧。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脉的波兰平原成为了从东面入侵欧洲腹地和从西方入侵俄罗斯广袤国土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独立文化族群和政治实体的波兰形成于公元10世纪中叶的皮雅斯特王朝统治时期;公元996年,皮雅斯特王朝首任国王梅什科一世皈依了基督教,这被世人视为现今波兰国家历史的发端。此后数百年间,波兰国运的兴衰被掌控在强大的邻居和入侵者手中,从日耳曼条顿骑士团到蒙古金帐汗国再到苏联红军。然而即便是在民族的危亡时刻,波兰人仍然保持着革命和独立的理念,并通过普瓦斯基和柯斯丘什科等波兰流亡者将此理念带到海外,启发了美国和法国的革命事业。1791年的波兰宪法是欧洲最早的成文宪法也蕴含着同样的民主理念。波兰于1918年恢复独立,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惨遭蹂躏,很少有其他民族在20世纪经历过同波兰一样多的苦难。在作为共产主义卫星国经历半个世纪的极权统治后,20世纪80年代的团结工会运动再次推动波兰转变为一个正常国家。到21世纪初期,波兰已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基于市场经济的民主国家,是北约及欧盟的重要成员之一。

气候与地形

波兰是一块有着惊人自然魅力的土地。它拥有着广袤的森林(约占总面积的30.5%),延绵的江河(最著名的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以及辽阔的平原。波兰坐落于欧洲的地理中心,基于地形的不同可划分为四大部分:南部喀尔巴阡山脉的塔特拉地区(其最高峰海拔为8199英尺即约2500米),位于其北面的丘陵地带,作为国土核心的中央低地,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沼泽和沙滩。造就现今波兰地貌的冰川时代也令波兰中央低地成为世界上最富饶的可耕地之一。波兰还拥有近万个湖泊,是世界上湖泊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欧洲仅次于芬兰)。波兰的气候普遍温和湿润,虽然冬季要比夏季略为干燥一些。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使波兰成为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甜菜和黑小麦生产国和欧洲土豆和黑麦的主要来源地。实际上波兰已被许多人称作是“欧盟的面包篮。”

波兰的建立

波兰位于地中海和近东文明的边缘地带,生活在这里的族群在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持续地为文明中心所忽视;最早的定居点可回溯至约7500年前,作为西罗马帝国末期民族大迁徙的一部分,斯拉夫人来到了这个地区。这批定居者先是组成许多部落,后来逐步合并为一些小王国,史籍中最早提及的“波兰人”统治者就是其中一个小王国的君主梅什科。

根据带有传说性质的历史记录,梅什科统治着以防御坚固的定居点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尼”部落,他与以克拉科夫为中心的维斯瓦部落结成了紧密的同盟。约在公元960年,维斯瓦部落所属的大摩拉维亚公国被入侵的马扎尔人所毁灭,于是梅什科就将波兰尼和维斯瓦合为一体,创立了皮雅斯特王朝。被从南面波希米亚来的罗马天主教传教士感召下,梅什科皈依了天主教并于966年接受了洗礼;虽然尚存争议,大多数学者都将此视为是现今波兰国家的开端。

皮雅斯特王朝

梅什科一世之后的一系列强力的继承者缓慢地将信仰异教的波兰人转化成基督徒,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并将波兰融入了欧洲文化圈。他的儿子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了一个纯粹的波兰天主教教会组织,他的世俗权威也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承认。这使得波列斯瓦夫于公元1025年加冕为第一个“波兰国王”。11世纪末,波兰从波罗的海扩张到了喀尔巴阡山脉并初步建立了它的历史边境。然而在波列斯瓦夫三世与1138年死后,由于没有长子继承制,王国被分封给了几个儿子。这事实上的分裂导致了12世纪和13世纪持续的内部冲突和外敌窥伺。

“矮子”瓦迪斯瓦夫一世(1261-1333),一个皮雅斯特家族的小公爵,一生致力于统一波兰全境。为了保卫波兰,瓦迪斯瓦夫一世发动了针对异教的立陶宛人和蒙古人的十字军东征和驱逐条顿骑士团的战争。在他死后,他更能干的儿子卡齐米日三世继承了王位。卡齐米日大帝不仅通过机敏的外交和简短而凯旋的战争确保了他父亲的成果,而且也使波兰成为文化、学术和贸易的中心。他将王国的领土扩张了一倍多,重整了国家的经济和法律系统,并促成了波兰第一所大学的建立。在他的开明统治下,波兰成为了被驱逐者和被迫害者的天堂;日耳曼人移居进了城市,荒郊野外的亚美尼亚和斯拉夫难民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在这个国家定居下来并活跃起来。然而由于没有男性子嗣,卡齐米日大帝作为皮雅斯特王朝最后一任国王于1370年薨逝。

雅盖洛王朝

卡齐米日指定他的外甥——匈牙利的拉约什一世为他的继任者,后者在波兰的短暂统治对后世没有留下什么影响。在拉约什与公元1382年去世后,波兰贵族推举他的次女雅德维加为女王。四年后立陶宛大公雅盖沃(在波兰被称为瓦迪斯瓦夫·雅盖洛)迎娶了雅德维加并皈依天主教后被贵族们推举为国王。为了援助陷入对条顿骑士团残酷战争的立陶宛,瓦迪斯瓦夫二世于1401年率领波兰人加入冲突。1410年7月在格伦瓦德爆发了中世纪最为激烈的一场战役,瓦迪斯瓦夫二世指挥立陶宛与波兰联军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使得条顿骑士团几乎全军覆没,它的大部分首脑被杀或被俘。这场胜利确保了瓦迪斯瓦夫在他有生之年的王位,并由此开创了雅盖洛王朝。

雅盖洛王朝的君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不断与他们贪婪的邻居交战,包括复活的条顿骑士团、普鲁士公国、波西米亚王国、匈牙利王国、莫斯科大公国,以及南面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后者在1474年和1569年之间发动了至少75次入侵,总体上说,这个波兰王朝一直维持着国家边界和对外影响力。

比军事上的成败影响更为显著和持久的是雅盖洛王朝时期在社会和科学领域的变革。公元1505年制定的“共识法案”将大部分的立法权从君主转移到了由波兰贵族们组成的议会“瑟姆”(Sjem),这是通向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由波西米亚的扬·胡斯领导的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开创了通向“波兰天主教主义”的道路,并最终推动了促进宗教宽容法律的颁布。文艺复兴思想唤起了雅盖洛王朝君主齐格蒙特一世和齐格蒙特二世促进波兰艺术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使之在整个16世纪持续繁荣。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哥白尼在1543年(他去世的那一年)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心说模型。

波兰-立陶宛联邦

出于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思潮的推动以及对外来威胁的担忧,波兰议会在1569年6月通过了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法案,这个统一联邦国家有一位经由选举产生的君主,但权力主要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地方和中央议会手中。当年7月,雅盖洛王朝末任国王、没有子嗣来继承王位的齐格蒙特二世接受并签署了法案。尽管联邦的成立开启了一段稳定和繁荣时期,并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了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地区,但这一时期的波兰与俄罗斯、瑞典、奥斯曼以及哥萨克叛乱者之间冲突不断。波兰-立陶宛联邦所卷入的诸多战争——特别是大北方战争(1700-1721)——加上通过选举产生的诸多弱势国王逐渐令国家陷入了困境,急需一场内部政治改革。在18世纪中叶,议会着手实施了一系列商业、军事、社会和教育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于1773年成立的国家教育委员会,这是欧洲第一个由国家资助的教育系统。

被瓜分的时代

推进改革的努力使波兰有望恢复往昔的荣耀,但这却被周边的新兴强权视作威胁而横加干涉。1792年,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分别占领这个国家的部分领土并进行了第一次瓜分。在一场短暂的波俄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和俄国又进行了第二次瓜分,波兰丧失了如此之多的国土,以至于无法在经济和军事上继续生存。1795年,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第三次瓜分波兰最后剩下的领土,波兰王国从此不复存在。

从1792年到1918年,波兰一直是个被占领的国家,期间只有几段短暂的所谓“自治”时期。1807年,法国皇帝拿破仑重建了独立的华沙公国,但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维也纳会议再次将波兰的土地分给了胜利者们。被肢解的年代里也有无数波兰人发起反抗寻求独立,其中最著名的有1830年11月的起义和1863年1月的起义,这两场起义都发生于沙皇俄国统治区并以民族解放为目标。尽管遭遇了残酷的压迫,波兰也确实获益于占领国所实施的大规模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尤其是在统治相对开明的普鲁士占领区。这种被强制的现代化为波兰在20世纪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论如何,俄国对波兰的占领已是岌岌可危,奥地利和普鲁士对波兰的统治情况稍好但也是麻烦不断;正如诗人维比茨基于1797年创作并于1927年成为波兰国歌的马祖卡舞曲歌词所述:“波兰没有灭亡……”

独立与铁幕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波兰民族主义者趁俄国发生革命的契机宣布成立波兰第二共和国。此前西方协约国基于美国总统威尔逊著名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的第十三条业已认可了波兰复国。1919至1921年的波苏战争迫使列宁接受了波兰的独立,这也遏制了共产主义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但波兰同时面临着极权主义俄国和德国的威胁,再加上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使得右翼民族主义党派“愈合运动”(Sanacja)掌握了权力,政府越来越趋向于专制。

愈合运动对波兰的掌控直到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宣告结束。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参与下,希特勒调动德军迅速击败了温斯顿·丘吉尔所称的“第一盟友”。德国和俄国的占领残忍而高效;波兰在战争期间损失了超过600万人(其中近半数是犹太人),大约相当于战前人口的五分之一,在所有被卷入战争的国家中,人口损失的比例是最高的。此后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苏军又“解放”了波兰,曾经离去的俄国人最终又卷土重来了。在斯大林的坚持下,英国和美国同意波兰组建一个亲共的临时联合政府。1952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并立即成为“铁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冷战期间一直是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共产党对波兰的统治严酷无情且代价高昂。尽管面对大规模的反对和抗议,这个国家的东部被永久割让给了苏联。秘密警察限制着波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表达、宗教、旅行、教育乃至于个人经济活动。国家的自然和工业资源都在苏俄的利益驱使下遭到掠夺,波兰在世界舞台上完全沦为一个乞丐。即便如此,当时的波兰仍被视为铁幕之后最不专制的国家之一。

重获自由

“团结工会”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劳工运动中诞生,并逐渐成为波兰政坛的一股重要力量。尽管面临政治迫害和军事管制,团结工会在随后的十年中不断侵蚀着波兰共产党的统治根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共产政权的崩溃,团结工会迅速发展壮大。1989年,团结工会促成了波兰第一场自由(虽然并非完全自由)议会选举。次年,团结工会候选人莱赫·瓦文萨胜利当选总统;俄国的支配和共产党的统治在波兰彻底结束。在短时间内,团结工会主导的政府将政治自由还给了波兰人民,并将波兰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

在朝东方一边倒的两代人之后,民主的波兰恢复了其曾经在欧洲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扮演过的重要角色。1999年,波兰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以确保地区安全。随后波兰人又投票决定加入欧盟,并于2004年5月成为这个欧洲经济主导机构的正式成员。在回归自由、自信和宽容的传统之后,波兰得以重现其富庶和多元的昔日辉煌。

逸闻

波兰出生的卡齐米日·普瓦斯基和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在祖国是反抗俄国占领的爱国者,又因在独立战争时期加入大陆军而成为美国的爱国者。普瓦斯基牺牲于1779年的萨凡纳保卫战,军事工程师柯斯丘什科则在冲突中幸存并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国籍的波兰人。

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发表过的作品总共有230部之多,他在七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G小调和B大调两首波洛奈兹(波兰舞曲),他最后几部作品的完成距离他于巴黎逝世仅间隔数月时间。

“波兰伍德斯托克”是一个自1995年起每年在波兰不同地方举行的公益性摇滚音乐节,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音乐节,2011年的参与者达到了7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