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古斯塔夫·阿道夫

生卒:

1594-1632

头衔:

国王

文明:

古斯塔夫·阿道夫
瑞典领袖

游戏信息:

诺贝尔奖

将伟人赠送给城邦可获得90influence影响力。在声明友谊后双方伟人产生速率均+10%。

历史

令人敬畏的瑞典国王和军事指挥官古斯塔夫·阿道夫,即以“北方的雄狮”闻名,在17岁即位之后便以高超的军事策略和战争艺术方面的改革家的身份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权威。从他的父亲卡尔九世那里继承了复杂的国内有国外冲突网之后,阿道夫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就与过去的敌对贵族结盟,摧毁了瑞典的敌人,并带领他的国家在17世纪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他父亲的冲突

在阿道夫即位时,他父亲的短暂统治时期造成的动荡等待着他。在阿道夫出生时,他的父亲不过是卡尔大公,他侄子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的瑞典执政。西吉斯蒙德同时是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也是瑞典的合法国王和前任瑞典国王约翰三世的儿子。然而,这一时期的瑞典是一个新教国家,卡尔九世也宣称自己是新教徒,西吉斯蒙德却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出于对瑞典被迫重新成为天主教国家的恐慌,瑞典和波兰形成了共主联邦。拥戴同一个国王,但是却有着独立的法律和文化,这样的联邦允许卡尔大公以摄政的身份领导瑞典,而西吉斯蒙德依然留在波兰,分别管理对立的宗教阵营。

作为摄政,被视为信教信仰的保护者卡尔利用日益紧张的宗教局势谋取自己的利益。卡尔发动了一场针对西吉斯蒙德追随者的内战以向在瑞典依然效忠国王的地区管理者们树立自己的威信。在一系列短暂的冲突之后,局势演变为1598年的斯坦耶布罗战役。西吉斯蒙德的入侵军队在此惨败。被捕并被遣返回波兰后,西吉斯蒙德在瑞典的支持所剩无几。1600年,瑞典议会宣布西吉斯蒙德放弃了王位并指定卡尔为瑞典的国王。

这次给卡尔带来加冕礼的事件给阿道夫未来的统治带来了长远的影响。不仅仅是波兰和瑞典的共主联邦的破裂,西吉斯蒙德保留了他对瑞典王位的宣称,并且拒绝放弃他对丢失的王冠的追寻。这导致了接下来50年这两个国家持续的战争状态。

早期统治

虽然卡尔被誉为新教信仰和瑞典人民的保护者,他王权的合法性最起码是值得怀疑的。在领导了瑞典仅仅七年后,卡尔于1611年去世,将他混乱统治的重担留给了他的儿子。在早年的战争中已经在他父亲的军队中服役的阿道夫于17岁登基。在即位之后,他立即寻求机会平息在瑞典议会中被卡尔削弱的贵族阶级的顾虑。根据议会的规定,17岁的阿道夫作为国王太年轻了。然而,一项妥协已经达成,阿道夫成为国王,作为回报他授予了贵族阶级在国王最亲近的顾问集团,枢密院中的席位。

阿道夫同时面临着与3个不同的对手之间的冲突,与丹麦和俄国持续恶化的紧张关系以及世仇西吉斯蒙德和波兰。在面临三线作战的可能性下,阿道夫快速采取行动解除了瑞典的一些军事协定。1611年与波兰和西吉斯蒙德持续的冲突被一份停战协定勉强结束,在两国都忙于处理别处的麻烦的时候每年都会续约。

卡尔马冲突是由瑞典对挪威芬马克郡地区宣称主权的企图引起的。该地区允许瑞典商人逃避丹麦的渡过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海峡的税收。对此项税收的高度依赖和出于对瑞典人发展出新的贸易路线的恐惧,丹麦人于1611年向瑞典宣战。瑞典方面的行动最初由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的卡尔领导并且几乎断绝了阿道夫方法的途径。在两年的冲突和许多瑞典要塞的陷落之后,这场战争最终结束于1613年签署的克莱勒德合约。尽管瑞典为赎回它丢失的要塞付出了高昂的费用,他们也被豁免了以后穿越海峡时的税收。

于1610年开始的和俄国人的英格里亚战争则肇始于卡尔为他另一个儿子卡尔·菲利普获取俄罗斯王位的企图。战争开始之后卡尔的死把结束战争的使命留给了阿道夫。战争在俄国打了七年,双方各有输赢而且都没有什么真正的进展。1617年的斯托尔波沃合约的签署结束了这场战争。条约中瑞典获得了几个省份,但是也归还了一些已经征服的省份,同时作为合约的一部分,瑞典也承认了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俄罗斯合法的沙皇。

这些早期的冲突提供了阿道夫磨砺他国王和指挥官技巧的机会。早年外交和战争之道的学习给阿道夫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为他将来遭遇更大规模的战役做好了准备。

政治改革

依照阿道夫即位时达成的协议,他给予了瑞典议会更多的权利,将其从一个象征性的组织提升为一个能够自行召集并作出影响国家政策的决定。因此,阿道夫和阿克塞尔·乌克森谢纳,一个他指派的枢密院高级顾问形成了亲密的工作关系。在乌克森谢纳悉心的指导下,阿道夫最著名的国内政策形成了。在他们最著名的成就中,议会中四个明确定义的等级(贵族,神职人员,中产阶级,农民)的建立保证了瑞典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国家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军事创新

在众多古斯塔夫·阿道夫被同时代人和历史学家们授予的头衔之中,他的“现代战争之父”的头衔来自于他治下先进的军事策略和武器发展。大量由阿道夫设想出来的创新依然被现代军队所采纳,其中包括轻型移动火炮,混合兵种的多种阵型,以及与以前的防御战术相违背的积极的进攻战术。阿道夫被认为是最早让自己的军队装备纸制弹药筒,一种装着事先订量的火药和弹头的圆锥形纸筒的人之一。通过简化在战场上估量和装填火药的步骤,阿道夫同时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武器的可靠性和装填速度。

战场上

阿道夫遗产的核心是他驾驭战场的能力,当其父亲还在位的时候,战争之道的学习之于年少的他就像是本能一样自然流露出来。阿道夫在战场上多次受伤,包括在一次枪伤后在颈部附近留下的弹丸。为了减轻穿着重铁甲所带来的痛苦,阿道夫穿着有弹性的皮革胸甲坚持带伤上阵,从未在他的岗位上退缩。

在古斯塔夫指挥下的无数场瑞典的战斗中,三十年战争是他最荣耀的时刻。主要由新教国家和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的天主教国家参与的三十年战争是一场极具毁灭性的冲突,并且在欧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有许多因素导致了战争在1618年爆发,瑞典一直保持中立直至1630年,阿道夫看到了协助德意志信教国家和阻止神圣罗马皇帝的扩张野心的合适时机。由阿道夫和他的冲锋口号“上帝与我们同在!”领导的瑞典军队获得了许多早期胜利,击败了天主教的力量并且迟滞了他们的前进。

于1631年在萨克森(今天的德国)展开的布赖滕费尔德战役也许是阿道夫最著名的战役。在有效使用的移动火炮和一系列由芬兰轻骑兵“哈卡佩力塔”引导的恰当时机的机动的帮助下,阿道夫和他的军队摧毁了帝国的军队,捕获了敌方的火炮并利用敌人自己的武器打击他敌人。作为一场新教联军完全彻底的凯旋,布赖滕费尔德大捷提升了阿道夫作为一个有能力的统帅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危险敌人的声望。

在不久之后的1632年巴伐利亚展开的列赫河战役,阿道夫率领一支由40000瑞典部队组成的军队对抗一支由约翰·采克拉斯·冯·蒂利伯爵领导的天主教联军的小型分遣队。在移动火炮的掩护下,阿道夫派出他的“哈卡佩力塔”用临时浮桥跨过列赫河。精锐的骑兵单位一过河便挖出战壕建立起防御阵地并让其余部队过河。阿道夫向敌人快速发起冲锋并使采克拉斯致伤,不久因伤而死。

阿道夫的最后一场战役于1632年晚期的德国吕岑来临,当他和他的部队分开并带领一次冲锋穿过浓烟时,被炮火所杀。因伟大国王的战死而不知所措的瑞典军队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乱,然而不知是何缘故他们依然成功的迫使帝国军队撤退。尽管在阿道夫死后瑞典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古斯塔夫·阿道夫才华横溢的领导,于1648年签署的终结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瑞典成为了欧洲最强国之一。

历史评价

在阿道夫死后将近200年,受人尊敬的法国指挥官拿破仑·波拿巴称颂他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在阿道夫始终如一地带领他的军队在战场上获得胜利的过程中,他的前所未有的战术创新和策略改变了未来战争的形态。尽管阿道夫的父亲留给他一堆争端作为遗产让他解决,他应势而起并使瑞典王国提升为军事和政治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