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5在线百科
文明和领袖
奥地利

领袖:

特色单位:

特色建筑:

奥地利

历史

奥地利的名字来源于古高地德语词汇“奥斯塔利希”,历史上第一次记载该名称是在公元996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所写。这个不大的内陆国家向来是欧洲政治军事史上一个富有影响力的参与者。13世纪初,在强大的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下的近650年里,奥地利逐渐成为了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它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建立了坚强有力的同盟关系和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后来奥地利和匈牙利合并成了一个帝国,这给它们同时带来了稳定。这个联盟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中被破坏过一次,并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德国的占领而解散。在激烈的战争之后,奥地利的边界被重新划定。而独立的奥地利共和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且以其一贯保持的中立性和稳定性而自豪。

气候与地形

奥地利境内大部分都是山地,气候凉爽、温和。地平线基本都被阿尔卑斯山那巍峨耸立的身影所占据。尽管这个国家的边界在历史上频繁移动,奥地利周边总是环绕着一些强大的邻国,主要有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以及捷克共和国。作为一个被对手和盟友围在中间的国家,奥地利和它的人民在很长的历史时间中,一直在适应周边不断变化的情况。在现代,奥地利人也一直享受着当地普遍的高山地形所带来的优势。例如,奥地利运动员就以冬季运动项目中的强大竞争力而著称,特别是滑降滑雪、跳台飞跃以及滑雪板等项目。

起源

奥地利的早期历史主要是游牧的凯尔特人的历史以及他们与扩张中的罗马帝国冲突对抗的历史。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末期,位于莱茵河以北的这块现在属于奥地利的土地上就已经有凯尔特部落定居。这些早期的凯尔特人起源于哈尔施塔特文明。该文明是以哈尔斯塔特地区的奥地利村落来命名的,因为该文明出土的大多数手工制品都是在这里发现的。公元前200年左右,罗马人的到来结束了凯尔特人对该地区的统治。罗马人非常迅速地征服当地住民,控制了这片区域。正是在这个时期,古代凯尔特人定居点文多博纳被占领并被改建成了罗马帝国的军事前哨。虽然开始的时候文多博纳只是一个罗马军队的宿营地,但它逐渐发展成了多瑙河流域的重要贸易中心。而且,它最终成为了奥地利后来建立首都的地方,维也纳。

虽然到公元3世纪的时候,罗马人已经控制了奥地利南部数百年时间,但是北方不断强大起来的日耳曼部落已经开始进入罗马统治的区域。到公元5世纪,罗马人已经丧失了这片领地,而这还不是罗马人面临的唯一问题。由于帝国日趋衰弱,控制力急剧下降,巴伐利亚及其周边地区的移民毫无阻碍地进入了这片地区。文多博纳城在公元630年被游牧的阿尔瓦人攻占。然后在8世纪末期,阿尔瓦人又被查理曼大帝所征服。

起始疆界

公元976年,德语称之为奥斯特马克或者“东部边区”的奥地利边区被建立了起来。这是将来奥地利帝国的雏形。边区又被称作边界领地,是中世纪欧洲对边境地区的称呼。奥地利边区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划定的。它取代了该地区之前的所有称呼。其中也包括了查理曼大帝在公元8世纪所取的名字,阿尔瓦边区。随后该地区被奥托的儿子,奥托三世称为奥斯塔利希。

巴奔堡伯爵

巴奔堡王室是统治奥地利的第一个王朝。这个贵族家族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的支持下逐渐强大起来。利奥波德一世在公元976年被赐名为奥地利侯爵,这是为了表彰他在之前几年的巴伐利亚起义中对奥托皇帝的忠诚。“侯爵”是授予那些统治着中世纪边区的伯爵们的一个头衔。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边界领地在军事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帝国心脏地带的缓冲区域。在奥地利最具影响力的王朝,充满贵族气息的哈布斯堡王室崛起之前,巴奔堡伯爵家族统治了奥地利将近300年时间。

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哈布斯堡王朝,最早是由德国国王鲁道夫一世在13世纪时在哈布斯堡建立的。它逐渐发展成了全欧洲最强大的掌权王室之一。巴奔堡家族的末裔,公爵腓特烈二世死于1246年。这给哈布斯堡家族带来了控制这片区域的机会。在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后,鲁道夫为了获取奥地利行省的所有权,与波西米亚王子奥托卡尔二世为继承权展开了争夺。成功的结果使得鲁道夫可以将他的两个儿子,鲁道夫二世和艾伯特一世任命为联合执政。这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谱系的开端。

在接下来的超过600年的时间里,哈布斯堡家族的影响力和权威在欧洲与日俱增。尤其是1452年,腓特烈三世由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在获取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上的突破给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力带来了极大的提升。哈布斯堡家族一直统治着奥地利和神圣罗马帝国直到19世纪初。

在他们漫长的统治时期内,哈布斯堡家族成功地获取了奥地利周边许多地区的控制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匈牙利。这个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成为哈布斯堡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冲突焦点。随着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一战中大败之后,匈牙利最终被奥地利完全控制,并在1699年的大土耳其战争中被正式割让。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末代君主玛丽亚·特蕾西亚在18世纪时掌权。她父亲去世不久之后,她就由于继承权问题而面临战争。作为哈布斯堡皇室的第一位女性君主,玛丽亚受到了欧洲各国的蔑视,其中有法国以及她的对手普鲁士。普鲁士拒绝承认她的王位,并挑起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在长达9年的对抗之后,战争终于在1748年结束。玛丽亚·特蕾西亚对奥地利的统治权获得了承认,但她也为此不得不割让了西里西亚行省。

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统治由于国家稳定性方面的增长而著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她在自己制订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上花费了很多心血的缘故。她通过增加税收和控制支出来平衡奥地利的收支情况,奥地利原来虚弱的军事力量因此得以强化。同时,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改善使得她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奥地利帝国

18世纪末期,拿破仑战争的爆发促成了多次对抗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的联盟。奥地利在1793年加入了第一次反法联盟。尽管欧洲许多势力兵分多路入侵法国,但法国人还是击退了入侵者。虽然受到了挫折,奥地利仍继续对抗法国。反抗拿破仑的七次联盟中,大多数都有奥地利的加入。不幸的是,奥地利早期的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在1804年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并自封为奥地利帝国皇帝。其目的是为了将他在这片区域的实际领地统合起来。在1805年,弗朗西斯签署了普雷斯堡条约,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神圣罗马帝国被解散了,以便拿破仑组建起莱茵邦联,并借此占据德国的土地。在拿破仑于1813年战败之后,反法同盟国家解散了他的邦联,并随后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德意志联邦。

作为一个以德语为纽带组建起的联邦,德意志联邦中有奥地利和匈牙利这两个重要成员。不过,这两个老对手之间的合作只是暂时的。普鲁士和它最亲密的盟友意大利一起入侵了具有争议的荷尔斯泰因地区,奥地利在1866年卷入了这场战争。奥地利在联邦多数成员的支持下对抗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在短暂的交锋之后,普鲁士就取得击败了奥地利同盟并瓦解了德意志联邦。

在1848年,欧洲普遍爆发了起义,这段时间被称为“国家的春天”。当时,工人阶级的平民在全欧洲掀起了起义的浪潮,反抗长年统治他们的君主们。奥地利也无法免受这些革命思潮的影响,随着法国起义的传言散播开来,奥地利帝国的民众也站到了对立面。虽然奥地利的起义最终没有成功,但它直接影响了将来奥匈帝国的形成。爱国主义在匈牙利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对奥地利统治的不满情绪日渐尖锐。在一份后来被称为的奥匈折中方案的条约中,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同意成立奥匈帝国,在维持奥地利皇帝统治权的同时,允许匈牙利拥有独立的议会和政府架构。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成立让匈牙利人从奥地利的统治中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与此同时,由于重新获得了匈牙利人民的支持,奥地利的稳定性也得以增强。上个世纪与拿破仑的战争拖垮了奥地利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这个联合增强奥地利的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期,奥匈帝国与俄国和塞尔维亚为了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展开的长期斗争。最终,奥匈帝国占领了波斯尼亚以阻止俄国在该地区的扩张。但这激起了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爱国主义者们的反抗,并最终将欧洲推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战争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起因是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费迪南大公遇刺身亡。一个名为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爱国者制造了这起刺杀事件。奥匈帝国没有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是选择向塞尔维亚宣战。战争伊始,一张由各种同盟和条约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就开始运作起来。德国加入了奥匈帝国一方对抗由俄国领导的保护塞尔维亚的联合力量。法国作为俄国的传统盟友加入了战争,而英国则是在德国入侵比利时之后加入战局。虽然冲突的原因只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争端,但紧密联系的军事同盟网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势力都拖进了战争。在遭受了几年的惨重损失之后,奥匈帝国陷入了混乱。而在1919年,凡尔赛条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作为一个联合体的奥匈帝国在1919年被获胜的协约国拆分,奥地利根据它以前的疆界重新组建成了名为德意志奥地利的共和国。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中针对奥地利的规定,将来任何形式的奥德联合都是严格禁止的。不过,在出生于奥地利的阿道夫·希特勒领导下崛起的纳粹德国基本上无视了这份以前签订的合约中的规定。

纳粹吞并

1938年,德国军队进入了奥地利,意图将奥地利并入德国。尽管奥地利领导层都表示反对,德国还是成功地扶植起了一个傀儡政权,并在大部分平民的支持下吞并了奥地利。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史称“德奥联合”。这导致奥地利共和国迅速解散,并再一次被称为奥斯特马克或者东部边区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新共和国

随着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奥地利被盟军占领了近十年,直到发表了中立声明并于1955年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奥地利国家条约使奥地利重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同时,中立声明将使奥地利在以后的时间里始终保持军事中立。

近代奥地利

自第二共和国成立以来,奥地利一直保持着它的中立性,并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兴盛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新获得独立的奥地利在1955年加入了联合国,成为了联合国的第70个成员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联合国中央机构的所在地之一。而且,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指出,奥地利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1995年,奥地利通过全民公决加入了欧盟,并在1999年接受欧元作为它的货币。奥地利努力与联合国紧密合作,并将大多数外交政策放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冲突调解和和平往来上。

逸闻

豪华的维也纳美泉宫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历代统治者的住所。其房间数超过1400个,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

著名的PEZ糖果是在1927年由爱德华·哈斯三世在奥地利首创。PEZ这个名字来源于德文单词“胡椒薄荷”(Pfefferminz)中的第一个、中间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

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中,有很多都是奥地利人,其中包括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约瑟夫·海顿以及弗朗茨·李斯特。